车轮碾过乡间小路,扬起的尘土里混着谷香与泥土的气息。6月28日上午,人工智能系“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西南舁乡咀子上村,带着“用科技视角读懂乡村需求,以青春力量服务基层发展”的初心,在这里触摸最真实的乡村肌理:看清廉治理如何融入日常,听农户对智能技术的朴素期待,寻传统与现代在乡野间共生的答案。

初到咀子上村,驻村第一书记马书记便热情地为实践团队介绍了咀子上村的发展脉络与清廉建设成果,并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了特色“本无”民宿。马书记介绍到,民宿由旧窑洞升级而来,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通过传统风貌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咀子上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践团队成员们漫步其间,感受着古朴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韵味。指导老师任志敏还与马书记就咀子上村如何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促进乡村发展、提升村民生活水平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
随后,实践团队走进红旗大院的乡村主题清廉馆。在这里,透过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团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咀子上村在清廉治理中的实践与成效。队员们驻足于清廉故事展板前,聆听着基层干部廉洁奉公、带领村民致富的感人事迹,对“廉洁用权、廉洁从政、廉洁齐家、廉洁修身”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参观后,队员们在这里开展了廉洁朗诵,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清廉文化的敬仰与向往,也坚定了将清廉精神融入未来学习与工作的决心。

午后,实践团队前往位于阳泉市区的保晋文化园,在百年工业遗址中探寻清廉文化与实业精神的历史回响。
南区文化广场上,古朴牌楼门楣“和时景泰”与两侧对联,勾勒出百年前的工业图景。门后,五本石雕台历镌刻着1907年公司创立、1917 年铁厂兴建等关键年份,台历前的脚印雕塑重现先辈奋斗足迹。广场中央铁鼎巍然,鼎身铭文铭记“抵制外矿、保护乡利”初心。刻有孙中山“以平定煤冶太行铁”题词的文化墙前,喷泉与红墙相映,似见民族工业崛起缩影。队员们在广场前合影,背后“保晋公园”石刻与胸前团徽交相辉映,定格青春与历史的对话。

清风拂盛世,廉洁育英才。从上午咀子上村的现代乡村清廉实践,到下午保晋文化园的百年工业廉韵追溯,实践团队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队员们纷纷表示,无论是基层治理中的清风正气,还是民族工业史上的廉洁丰碑,都为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 "行走的思政课"。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定当以先辈为镜,将 “廉洁”二字融入科技报国的实践中,让青春在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清亮的光芒。